Monday, June 15, 2009

埋到你身 即見真章


正生書院座落梅窩事件,是一戒毒事件,個人利益事件,也是政治事件。看見梅窩居民的反應,有移民他鄉的想法。

戒毒。年輕時候,去過三次由基督教互愛中心舉辦的浪茄灣的戒毒村,當義工協助及體驗籌建工作。當時要鏟泥拓磚,修橋補路,辛苦得很,亦得著不少。雖不是跟一班戒毒公仔佬晚上同一屋簷下,於烈日當中,經常跟他們一起工作,於日落拿起結他,唱唱民謠聖樂,一切歷歷在目。一個清晰的印象是,他們是做實事的,真正為戒毒者服務。當時,我們一班年輕人做足功課,去的前後,還訪問過60年代黑社會大佬,綽號“茅躉華”的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陳慎芝先生,了解他的歸依及創辦浪茄戒毒村的經過。獲益良多。

利益。梅窩居民所持的理據--區內學校不足--都是自私的行為,因為,在傳媒中一直未聽過他們有此訴求,甚至是該區一些村校被殺,亦不見有聲音。到正生有聲氣,他們才有反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事件令我想起多年前,精神康復宿舍落於麗港城事件。

政治。村民有村民表態,鄉議局的定位又是什麼呢? 我相信,如果發叔出面,各方應塵埃落定。我早前去過元朗,碰到盛事,見到過百部旅遊巴士來去穿梭,佈滿元朗區,載人到球場。門外的橫額空前,都寫著"熱烈祝賀及永遠支持發叔成為行政會議成員"。當時我在想,香港最有勢力的人,應該不是甚麼超人,四叔或六叔,是發叔。

話雖如此,若發叔真的出面擺平,也不過是另一利益事件,並不代表居民真的為戒毒學生著想。要改變人心,真的不容易,尤其是涉及個人利益。所以,我一直認為,香港真正壞人不多,但真正好人亦很少,因為,要稱得上是好人,必須於牽涉個人利益的情況下,亦不會只顧己而打壓他人。不要看少這個,埋到你身,即見真章。

3 意見:

Wordlover said...

講到個人利益, 就再沒有正義了, 可悲

阿信

skywriter said...

http://life.mingpao.com/cfm/dailynews3.cfm?File=20090809/nclvx001/vx001a.txt
先生,人生怎可不出門,看看報,就評論梅窩人沒需要學校呢,看看這文章,來梅窩走走,我家樓下的少數族裔孩子,三分之一的梅窩小學孩子都是混兒和少數族,他們不留在梅窩在那唸書.
梅窩在二年前爭取不要殺校,有人來看一眼嗎,記者也不曾來過採訪,那時,我們和學生開會,世界都不聞不問.阿東

skywriter said...

正生爲什麽要有War Game?又爲什麽要關著動物繁殖呢?不是ngo現代理念.
慈善機構的商業投資問題,其實在合法合乎道理公理的情況下,要看其操作投資的本金是從「何處籌得」,如果是學費收入的款項,作爲商業投資的本金,那麽就應在利益的分配上兼顧學生。
再則,一切利用政府資源的行爲都應該接受社會、政府、公衆的監管.
大家在一些問題上的對立,其實若把正生中性化最好,不能先設定正生是對是錯,畢竟正生的做法值得社會去審視,而不要在正生是否對錯的問題上互相尋找個人邏輯上的理據。
懷疑正生是一種常態,因爲正生有必要在利用政府資源上更透明,不能視懷疑爲對正生的否定,同樣對正生的肯定也不能成爲傲視懷疑者的理由。
當所有人都帶著情緒去激辯一個事情的對錯時,綁架善意的往往是情緒裏的偏狹,這個偏狹其實實質上是更想凸顯自己的道德優越感,這與社會情緒的浮躁和無奈有關,也與民衆在資訊化時代的百無聊賴有關,而這種百無聊賴其實也是社會群體無動力的集中體現吧。
社會需要代謝,生命需要發泄,我相信掌握了知識的人們在很多時候表達的善願不過也是爲了簡單的發泄而已,只是我們要分清這種發泄與良知的關係,一些僞裝的發泄總是以公共知識份子的姿態來彰顯自己,那是缺乏真誠的,但或許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潛藏的疾病。

我的日記存檔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