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 AN安誌區

Sunday, March 31, 2019

天主教神職性侵與獨身律


天主教神職性侵與獨身律(刊登於時代論壇)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陪審團於二○一:八年八月發表當地超過三百名天主教神職人員曾經性侵犯兒童的報告,受害人超過一千名。大陪審團同時也揭發當地天主教會掩蓋該些性犯罪行數十年。事件曝光後,各地繼續有受害者站出來,教宗亦召開會議應對。神職性侵事件隨即又引起全球的關注。

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於二○一九年三月六日聖灰禮儀日發表牧函,宣佈三項防止神職人員性侵未成年人措施,包括要求神職人員不可在隔離及關閉的地方與小孩獨處;神職人員聽取小孩告解時要有信任的成年人在場;以及涉未成年人的教會活動必須公開舉行,並有多於一名成年人在場。牧函發表後,有神職人員指出,有關指引對真正作牧養的神職人員阻手阻腳,更會損害告解的私隱。誠然,天主教會願意面對現實,寫出為神職人員的具體指引,值得肯定。

牧函末段註明:「在教會圈子中,對性侵犯事件不容許保持緘默及營造隱瞞風氣,卻要使之提高透明度。我們需要保護的,是被侵犯者及可能被侵犯者,而不是侵犯者及教會機構的聲譽。幫助侵犯者改過遷善的最佳方法,就是與他們對質,使他們面對自己的良知,並為自己的罪行承擔責任。」侵犯者固然有道德責任,但單單將問題歸咎於侵犯者,根本踫不到問題核心!問題核心是天主教會的神職威權、神職獨身及神職性別。篇幅所限,本文集中探討神職獨身問題。

從獨身觀念的演變,我們得知神職獨身律乃是人律(Church Law)而非神律(Divine Law),是教會為著神職人員的「好處」而定下的律法。既然這不是天主的律法,即代表是有改變的可能性,餘下的問題是以教會訓導所頒佈的指令是在甚麼情況下可作修訂。此處涉及教會訓導權問題,當中也涉及具爭議性的「教宗不能錯權」。

牧函有關於教宗的角色第四段:「……教宗在傳授天主教信仰和倫理上享有不能舛錯的特恩,這固然僅限於某些很特殊的情況。然而,即使在其他情況下,當教宗以普世教會最高牧者的身份來教導和帶領天主子民時,我們作為天主教徒,亦應當向教宗表示服從。……」牧函並沒有具體闡釋所謂的「其他情況」是甚麼,如果教宗認為咖啡影響健康,禁止信徒喝咖啡,信徒亦要遵守嗎?牧函將教宗不能錯權無限放大,除了信理及倫理部分,無所不包。如果真的是無所不包,請教庭再大膽一點,認真檢討神職獨身律,根治神職性侵問題。

神職獨身的存在有其社會經濟因素。教會是團體,是由基督建立,由人所組成的,是有建制的團體。一個團體要立足於社會便會很自然地受著社會的政治、經濟、心理等因素所影響。教會團體於中世紀尤為明顯地指出不願意見到已婚神職人員妻子的親戚,佔去其大部份違產而令教會蒙受經濟上的損失。這點同樣也是令致獨身律存在的因素。

同時,神職獨身律的設立很明顯是一個「入職條件」。於實際牧民工作上,守獨身無疑為神職人來說是更方便及沒有顧慮地履行牧民工作,但婚姻為牧者來說是否一必須的元素乃是要重視的問題。若不是必須,則此律不必加諸於每一位「應徵者」,因為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去協助他們提升靈性和牧民的「功力」。同時,這份對個體的尊重可能是解決司鐸荒的良方。

眾所周知,聖經和教會已有不少文件皆列明公務司祭職的職務乃在於「服務」。故此,服務是一份犧牲,是晉鐸的首要條件,其他附帶的都是可修訂的。同時,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神律大於人律,而人律是有修訂的可能性。

誠然,縱然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是一個開放的年代去談「性」,神職獨身至今仍然是一個備受忌諱的課題。但倘若如此問題真的影響聖召的回應,我們便無必要去迴避,餘下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教會有否勇氣去面對。因此,懇請教宗處理神職性侵問題時,從人性根本著手,認真檢討神職獨身律,讓它成為一個可選擇的「入職條件」。

Saturday, March 23, 2019

自主學習開倒車


東華三院屬校再爆醜聞!副校長涉帶頭欺凌 兩年走22老師

學校高層就係以「自主學習」 作為一把關刀,觀察老師有冇用呢啲方法去令學生自主學習;另外,學生有做足呢啲細微步驟,就代表自主學習! 冇做足就代表冇!唔少學校都係咁做…… 簡單講,就係將人同化同埋物化,嚴重扭曲咗自主學習嘅原意!

//每學期查簿一次,有老師卻被反覆查核,「不斷打回頭,首先捉你有冇改錯、改漏,捉到冇嘢捉就鬧學生無喺目錄寫日期、日期唔啱格式,再唔係就話你個剔太大、啲字太細。」受針對的老師每逢查簿例必被貼滿便條紙,並要求在一至兩天內重做,有老師試過被要求在考試前兩天收簿查核,至試前一天放學才重新派給學生,//

Thursday, March 14, 2019

《以信德的眼光正視教會》

《以信德的眼光正視教會》
有關教宗的角色:
「……教宗在傳授天主教信仰和倫理上享有不能錯的特恩,這固然僅限於某些很特殊的情況。然而,即使在其他情況下,當教宗以普世教會最高牧者的身份來教導和帶領天主子民時,我們作為天主教徒,亦應當向教宗表示服從……」
如果教宗有一天指出,咖啡影響身體健康, 喝咖啡是倫理抉擇,著天主教徒不應喝咖啡。你能接受嗎?

有關性侵犯未成年人:
「……在教會圈子中, 對性侵犯事件不容許保持緘默及營造隱瞞風氣,卻要使之提高透明度。 我們需要保護的,是被侵犯者及可能被侵犯者,而不是侵犯者及教會機構的聲譽。 幫助侵犯者改過遷善的最佳方法,就是與他們對質,使他們面對自己的良知,並為自己的罪行承擔責任。……」
侵犯者固然有道德責任,但單單將問題歸咎於侵犯者,根本踫不到問題核心! 問題核心是神職威權, 神蹟獨身及神職性別。

Wednesday, March 13, 2019

不人道的香港

泰國狗狗疑誤闖貨船來港慘遭「處決」 漁護署證「已人道方式處理」

香港真的爛透!只按程序,沒有愛心和彈性,連一隻有項鏈有主人的狗隻也不放過,為的是怕有什麼菌感染什麼人……
香港是一個城市?連捍衛動物生存權也欠奉的,真的難以稱得上是城市!香港只是一個經濟體!菲沙研究所在《世界經濟自由度2018年度報告》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在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及「監管」均排列首位。於一些類似狗隻等非經濟物上,牠們會被監管及「人道處理」!
因此,不要再稱香港為城市,它只是一個不人道的經濟體。

Monday, March 11, 2019

少點錢但更多時間,你會更快樂

哈佛研究:少點錢但更多時間,你會更快樂
//研究顯示,最快樂的人會用他們的錢買時間。我和我的同事針對來自全球各地近10萬名工作中的成人,進行了關聯性、縱貫性和實驗性研究,也總是發現,願意放棄金錢、取得更多自由時間的人,例如減少工作時間,或是花錢將不喜歡的任務外包,會體驗到更充實的社交關係、更滿意的職涯、更多樂趣,也擁有比較快樂的人生。//

Friday, March 8, 2019


Monday, March 4, 2019


Saturday, March 2, 2019


Friday, March 1, 2019

【流浪世代】台東@故事


劉妍希ivy。我們沒有跟他合照,只有在網路上找到她的照片。


陳蘋芳(右一)


《我在玩 玩冰箱》


台灣最美的路邊攤早午餐


台東,有故事。

陳蘋芳,55歲,茶人,《古思彼Godspeed複合式咖啡店》老闆。她原是台中人,從前是護士,一直營營役役,為生計為家庭,忙了半個世紀。三年前,來到鹿野,愛上了,開始了她泡紅烏龍的店。
「年輕人有自己的世界,管不了!」她現在每天晚上電話跟兒子們聊聊天,反而覺得關係密切了!
「我在這裡跟農夫慢慢熟絡了,選擇的都是沒有農藥的紅烏龍農民。」
「台中人走路的步伐快,相信你們的更快!」
陳蘋芳邊泡茶邊講述她的故事,逃的故事。

劉妍希ivy,42歲,藝術人,在台北有自己的店,幫藝人做穿搭跟造型,月入應該非常豐厚。曾到過世界各地,包括法國、意大利……人生曾閃亮過。多年前來到台東,見識過這裡的寧靜. 回到台北自己非常熟悉的路上,被機車觸碰,立即發覺自己不再屬於這個社區,遂跑回台東,選擇了在地生活,就在東河鄉隆昌188號路口每天吃早餐,用在地食材,坐在地上吃早餐。後來將台北的店搬到旁邊,名《我在玩》。
「有不少年青人漫無目的地逃到台東,沒有未來……」劉妍希就跟其中兩位女生一起生活,教導她們在地自力更生,更在旁邊開了《我在玩玩冰箱》,成為全台灣最美的路邊攤。她們用隆昌部落的蔬果研發特色美食,包括青龍椒、手工醃製炸雞、當地野菜一點紅等,製作豐盛完美早午餐。
「藝術設計的最高層次就是融入在地生活,並不是將您的個人看法移植到社區中。」 在地共同生活的意念,支撐著她和幾位年青人一起,共同延續她的生活哲學。
「生活就是玩樂,玩樂就是生活。冰箱裡的食材也是玩的對象,要玩得認真!」
劉妍希邊整理邊講述她的故事,逃的故事。

與其說她們兩位是逃亡,不如說她們是在追,追求她們喜歡的生活。

心静是重要的,但原來環境及在地生活亦相當重要!

我的日記存檔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