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主要在台東市hea着,來到台東大學,入圖書館看看書, 看到一本有關休閒的書籍,順便整理幾句……
hea,即是閒。「休閒」的字根是希臘文Schole,原意是指一種解放、自由自在、或是免於被佔有的心態與情境,換言之,就是精神上好無束縛、自由解放的情景。
亞里士多德指出,「善」是萬物所朝向的目標,也就是幸福。幸福無法獨立於德行以外而存在,人民必須能夠有充分的休閒而利其德行的發展。他說:「休閒免於必須勞動的一種境界或狀態……是一種存在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活動純粹是無所為而為,自身即是目的。」 亞氏續指出,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能夠讓公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資質與潛力,好讓他們活出具有德行以及休閒的人生。這就是幸福美好的人生,人生的終極目標,而教育無非就是協助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
其實,休閒的重點不在於「時間」而在於「心境」,不在於「類型」而在於「品質」,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涵」, 不在於「參加」而在於「投入」, 不在於希望能夠「有所得」而在於是否能夠「放得下」。是一個無所謂、無所求、放下的從容態度面對休閒,反而更容易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何?
冥想,是其中一種方法。 冥想,希臘文theorein和theoria,意思是指細觀察,全神貫注。 亞里士多德指出,冥想是最能發揮理論智慧的最契合智性德行的活動,是純粹自發而且不具實用價值的心靈活動。 在這種情境之下,人成為一個超越的觀察者,純粹只是為了探究萬物之理本身而非為了想要改變他們。 由於理性是人類的最佳天赋,真理又是生命的終極意義之所在,而追求真理又是理性的自然傾向,完全投入於冥想可以充分發揮理性的功能,並讓人忘我融入於真理當中。所以冥想是人類最美好的活動、最理想的休閒、而能夠從事冥想活動的人自然也就是幸福的擁有者。
……………………………………………………………
莊子天下篇: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人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唯友。」 莊子逍遙遊,是生命的終極理想,代表著精神的自由解放、無上的幸福。
莊子說:「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
唯能體會「無用之用」者,才能夠與之談「用」。
逍遙與休閒,意義相通,即是閒適安逸的生活以及自由自在、無所羈絆的生命。逍遙本身也即是目的,而真正逍遙的人,就是能夠成乘物遊心,物物而不物於物、悠然於天地之間的自由人。
如何?
有鑑於人生的困頓多半源於「有」。有待、有繫縛、有執著,因此莊子提出「無待」、「忘」、「無用」作為化解之道。 如是者,生命中的束縛與羈絆,自然會得到消解,人也就能閒適自如、逍遙物外、悠然於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