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 AN安誌區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21

恐懼在😬你在🧐

 


“Where your fear is, there is your task.” Carl Jung


人生有很多想做的事還未去做,為何又要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更遑論是自己恐懼的事!


也不一定!你的人生裏總會有想做而又害怕去做的事,例如笨豬跳、用粗口鬧你老闆、於一千人面前演說、裸泳、跟你伴侶說你已經不愛他/她了、將你所有財產all in比特幣......


只要你踏入面對自己所恐懼的那一刻,你回神了!你是你自己了。你驚故你在。


對!你現在可能不是自己,只是豬不是人、是你老闆的下屬、是膽小鬼、是穿羽絨游泳的聖潔者、是你伴侶的奴隸、買金條放進保險箱的專業投資人......


當你回神的那一刻,你執行任務。你的任務就是做回你自己。


舉一個例子,我自小怕曱甴,原因是小時候家住調景嶺石屋,家境貧困。家中的食用水是由街喉接駁至家中的一個大水缸。8歲的某一天,獨留在家中的我定神地望著水缸,有一隻曱甴從水缸底冒出頭來。敵不動我不動,牠突然展翅高飛,向著我迎面飛過來。被點了穴的我突然懂得解穴,一手拍下去......是一隻正在退皮的、白色的、會飛的曱甴!


從那一刻開始,我便開始怕曱甴,不對!是甲由。我已不能再提曱甴二字,只能用甲由代替。


後來人大了,見識到了,試過鬧老闆、於幾千人面前演說、裸泳、跟伴侶說暫時3分鐘不愛她了、正在認識中本聰這個人......但怎也未能闖過曱甴這一關。


直至結婚後數年,認為自己應該要踰越曱甴這一關,畢竟太太也不太歡迎牠們造訪。面對恐懼那一刻,真的有很多任務!我要重複地訓練:注視著牠、追著牠、用拖鞋打牠、用50格紙巾包裹及抱起牠、送牠上路(抽水馬桶)。如此重複訓練了半年,我終於可以喊出曱甴二字。說實在,我現在的功力只是我爸爸的十分之一!我爸爸是一位梟雄,我經常見到他單挑曱甴,用快到我看不清的霹靂手,活生生將一隻曱甴捉住,然後使勁地往地上砸下去。我很少拖著他的手,因為他不常洗手......


在這裡邀請你試試,走進你的恐懼,做回你自己。你將會變得很充實。


“Where your fear is, there is your task.” Carl Jung

Buy a cup of 🍮 or an 🍎 for Law AN at https://ko-fi.com/lawan
 



Tuesday, September 28, 2021

Nothing is more sad than the death of an illusion.

 



“Nothing is more sad than the death of an illusion. ” Arthur Koestler

錯覺、幻覺、假象、幻想、錯誤的觀念、幻想。無論你怎樣翻譯,illusion的意思總是不真實的、無中生有的,跟客觀事實相違背的。


“Nothing is more sad than the death of an illusion. ”這句說話在太平盛世是對的。腳踏實地,我們會幻想上月球;坐上uber taxi我們會幻想坐上了uber helicopter;手拿著實體貨幣我們會幻想虛擬貨幣......太平盛世,沒有了這些幻想,沒有什麼好玩,社會不會那麼「發展」,的確是可悲的!


“Nothing is more sad than the death of an illusion. ”只是悲哀?在亂世當中似乎來得太輕鬆,應該修訂為“Nothing is more help than the death of an illusion. ” 正被父母虐待的子女會幻想已更換了父母;身陷囹圄的會幻想自己重獲自由;身處極權國家的會幻想自己已到達自由國度。對!不只是悲哀,更是救命草。沒有幻想是很難生存的。


當你正在幻想的時候,如果有人跟你說:「不必幻想了,還是腳踏實地吧!」請您不要怪他/她,他們只是習慣了「悲哀」和「死亡」而已!


Buy a cup of 🍮 or an 🍎 for Law AN at https://ko-fi.com/lawan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愚蠢•瘋癲

 


“which is better - to be born stupid into an intelligent society or intelligent into an insane one?”- Aldous Huxley



題目好像是問你寧願「於從前的香港做一隻港豬,或是清醒地活於現今瘋癲的香港。」



港豬無罪。能夠糊裡糊塗,不分好歹,不問世事地活在稅率差不多是全球最低的自由城市,始終是一件「樂事」。這樣活下去,你和後代會分到不少好處。慢慢地,你也或多或少變得「聰明」。你越「聰明」,社會越是繁榮,聰明錢滾滾來,生活多麼的「美好」!



2019年,清醒的年青人看不過政權的腐敗,走了出來,也成了犧牲品。政權為了維護政權的「正當性」,不惜一切地於教育、傳媒、醫護、社工、法律、藝術等界別作出全面打壓,令香港成了瘋癲城市。



清醒無罪。能夠擁有個人意志,仍然清醒及毫不含糊地在這個全球最瘋癲城市過著每一天,始終也是一件「樂事」。這樣活下去,你和後代於謬誤中過活。慢慢地,你也或多或少變得「瘋癲」。你越「瘋癲」,社會越是穩定,瘋癲事滾滾來,生活多麼的「悲慘」!



好像問錯了問題!選擇前者是「理所當然」的。還有其他選擇嗎?離開。



香港區長說:「我又聽到有啲故仔都話去到都好淒涼,又唔習慣,讀書要畀多好多學費。」



如果她說的都是事實,我寧願淒涼一點、唔習慣一點、俾多少少錢,做一個清醒的人。不用年年繳稅給一班瘋癲的人讓他們以有形和無形的暴力去「管治」。



“Well, I'd rather be unhappy than have the sort of false, lying happiness you were having here.” ― Aldous Huxley

Buy a cup of 🍮 or an 🍎 for Law AN at https://ko-fi.com/lawan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What you seek is seeking you!


 

"What you seek is seeking you!" a quote form Rumi, a Persian  mystic.

你在找祂/他/她/牠/它?

祂/他/她/牠/它在找你。

被尋者是你的客體,當你尋找祂/他/她/牠/它 的時候,祂/他/她/牠/它 很自然地成為你的目標,因為祂/他/她/牠/它本身就是目標,你會根據你的意願去尋找祂/他/她/牠/它 。因此,你所找到的祂/他/她/牠/它 不大會為你帶來驚喜,因為你找到的都是祂/他/她/牠/它,你所尋找的,會比祂/他/她/牠/它限制了你。你在尋找祂/他/她/牠/它的那一剎,其實也是祂/他/她/牠/它 在尋找你。說得通俗些少,就是祂/他/她/牠/它主動送上門。結論是,你在尋找祂/他/她/牠/它 的時候,祂/他/她/牠/它 限制了你。

以上並不是語言藝術。回到我們被google, facebook, ig, twitter, linkedln...所籠罩的生活,你在鍵盤上搜尋或不搜尋,你所尋找的祂/他/她/牠/它 ,其實久不久會出現在你的螢幕上,是名符其實的送上門。

我們都被自己所困!

Buy a cup of 🍮 or an 🍎 for Law AN at https://ko-fi.com/lawan
 



Saturday, September 4, 2021

如何認識自己


 一‘Go into your own and learn to know yourself there.’ A quote from Meister Eckhart, a mystic.


認識自己往往是人一生的功課。不少人臨終時仍不太了解自我,不足為奇。


要怎樣去認識自己?Eckhart這句說得通透: 要走進自己,在內裏去認識自己。 他邀請我們不要像靈魂出竅一般於外在看己,而是要走進內在的自我。 那麼,如何才是於內在認識自己? 答案有三部曲: 經歷、反省及行動,缺一不可。


「 跟自己一起經歷」 並不是一句廢話。 說實在,很多人不是為自己而生活,卻是為人而活,他們可能是為了報仇: 例如婚姻不和、兄弟反目、父女成仇、家族爭產、社團爭地、政治任務……亦可能是為了報恩: 責任婚姻、為友孭鑊、緊箍父母、終身還債、愛國愛黨…… 亦可能是遵守規條: 嚴從教律、伴侶誡條、父母之命、兄友弟恭、固守法律…… 可能是為了執行任務: 老婆之命、父母之命、上司之命、覆行軍紀、執行黨務…… 簡單來說,就是只為他人而活。 為他人而活可以很美麗,亦可以很醜陋。 美麗是一份犧牲和自我覺醒,醜陋是在過程中沒有與自己經歷,失去了自己。 他/她可能做了要做的事,卻沒有跟自己一起經歷,未有對自己作進一步的認識。


「跟自己一起反省」 並不是一句廢話。 說實在,很多人縱使為自己而活,卻沒有真正的反省,度日如度秒,空殼而已。 他們縱使經歷了很多高低起跌,卻沒有從中反省當中的得著與失去。 例如離了一次婚,卻沒有好好思考自己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卻又再不斷離離合合 ,結完又離,離完又結,不斷輪迴,每次犯上伴侶間相處的同一錯誤,並沒有好好反省可能自己比較適合單身生活,而繼續累己累人。 他/她可能經歷了很多,反省得很少, 未有對自己作進一步的認識。 在這裏要補充一點,反省不光是想像或思考,更加需要決志。


「 跟自己一起行動」並不是一句廢話。 有了決志就需要有行動。 世間上不少人經歷了很多,亦反醒了很多,也作出了決志,從此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要改變,卻實質上沒有改變,因為沒有實質行動。這就是典型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再簡單說就是「大隻講」。 宇宙間不少發明不單是來自創新,而是來自鍥而不捨的精神,鍥而不捨的操作,和鍥而不捨的堅持。 那些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有這種堅毅不屈的執行力。


以香港人移民做個例子,如果你認識自己是一個黑白非常分明的人,相信你很難繼續在現時的香港生活。不離開的會有很多現實原因,例如不確定仔女的意願、不確定仔女將來的前途、擔心自己適應不來新生活、擔心財政問題、上有高堂要照顧、不願失去離開香港的朋友圈......到最後,你會跟自己及親友說,還未到非走不可的地步。這一步就會越退越後,最後是原地踏步,最安全的一步。無論你的抉擇是什麼,只要跟自己經歷、反省及決志而行動,就去承受吧!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另一篇海闊天空往往是由失去得來的。真正認識自己,等於不惑、知天命、耳順及從心所慾不踰矩。如果你有「經歷、反省及行動」般的認真地認識自己,你會柔若如水,卻無堅不摧,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Buy a cup of 🍮 or an 🍎 for Law AN at https://ko-fi.com/lawan
 



我的日記存檔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