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歌星 神職 八十後

這一輪的主題是神職,我頭痛,怕再得罪人,於是決定軟性點,從娛樂圈入手。

你欣賞那類型的歌星?二○○九年末,香港樂壇因兩電視台舉辦歌唱比賽而出現了一位八十後的新星,是亞洲電視星光大道(一)的冠軍王羅力威。我最初對他印象模糊,但自從太太成為他的中女粉絲後,我開始留意這位唱作人。直至我校音樂比賽高中組冠軍所選取的作品的也是羅力威創作及主唱的,我才發覺這位八十後歌星的風頭可真不小。二○○九年的最後一天,太太嚷著要到東九龍某商場目睹羅力威的風采,終於有機會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與追星行動,我發現同場已成名歌星的風頭也給比下去。我終於忍不住要問太太,他有什麼吸引之處,她的答案簡單而模糊——有個性、有氣質,但是說不出的那種……

你喜歡的神父是那模樣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指出,我們必須再思考新約裡司鐸的涵意,特別包括宗徒時代及第二世紀的後宗徒時代教會中的司鐸涵意。當時,司鐸有三個職務,包括先知、司祭和牧靈。先知性職務指的是宣布福音喜訊;司祭性職務指的是領導聖事性慶祝的禮儀;牧民性職務指的是悉心照料團體各方面的需要,使其成為有信仰的團體。我深信香港司鐸的先知和司祭職務的完滿性毋容置疑,牧民性職務則值得多點討論。我一直認為,牧養團體是司鐸的基本任務,除了有心外,具個性和氣質是司鐸的牧民性職務的重要元素。所謂有個性及有氣質的司鐸,是指他有獨特的魅力,讓教友嗅到,跟從、模仿,發現及發展自己的獨特的基督的魅力。

神職本是穩定不過的行業(必定有不少人否定這行業說),梵蒂崗第二次大公議召開,聖神的風吹遍地平線,信仰與生活的整合不絕於耳。不少本地司鐸開了竅,有的往工廠裡打工,有的成為了的士司機,有的跟艇戶同住,有的潛心學術,各適其適。重要的是,他們都能將信仰和兼職結連,生活信仰化,信仰生活化。這些魅力司鐸於是有了無數的粉絲,粉絲們從偶像身上學習重看自己,塑造自我。梵二的風吹了多年後,教會又告平靜,忘記的忘記了,懷舊的回頭了,一切歸於平淡。五十後、六十後、七十後,我們也久違了有個性及有氣質的司鐸。年幼時常聽說,信仰是看天主,不是看人,所以司鐸只是中介者,他們也是普通人。後來在聖經裡看到耶穌在世時亦是魅力領袖,開始相信社會模範這門理論。我曾跟一友人談及他有否考慮司鐸聖召,他笑說有,但會優先考慮外地的。


我在追星的那個晚上,特意問太太她的偶像神父是誰,她說是一位四十後的……她的心想著一位四十後,眼看著一位八十後,我有點酸溜溜的。
上文刊於2010年2月7日公教報

2 意見:

Anonymous said...

hey
你係唔係教經濟?

Lawrence said...

我教宗教及倫理的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