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 AN安誌區

Tuesday, October 26, 2021

是人的問題,請不要再歸予神!

 新聞:中國被指逼梵蒂岡與台灣斷交 台灣回應台梵邦誼友好天主教創立千年,一直有上千年跟政權周旋的歷史。撇開信仰層次,天主教由從前的政教合一到現代的政教分離,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存留下去,要生存就要有權力。從前政教合一的時候,教權就是政權,宗教要穩定,教宗就需要是皇帝,因此買賣教宗皇位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時代演變,教會現在採用政教分離,只是宗教皇權跟地方「政權」統治權分開,宗教從來沒有跟「政治」分開。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跟當時的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意大利承認了梵蒂岡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獨立的城市國家。自此以後,天主教需要處理政治外交。國際關係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相信不比政教合一的時候簡單。對中梵建交樂觀的人通常會說天主是全知、全能、全善的,會帶領教會渡過一切難關,包括中梵建交,不然的話,天主教會怎樣能夠千年屹立不倒。這句說話的謬誤在於千年不倒的原因歸因於神明。天主是全知、全能、全善的,是天主教會的信理,涉及信仰層次,不在這裡討論。重點是千年不倒除了是因為神力,更牽涉不少人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簡單來說,一個地方宗教得以長久存在,其教義必須不能偏激,要跟當地社會的文化吻合。若要成為普世宗教,其教義更加要四方八面,平平穩穩,擁抱普世價值。一個宗教只要擁抱這些特質,於歷史巨輪上及早佔一席位,讓信眾心裡有憑藉,政權又可利用這宗教作為協助管治的工具,保持社會和諧,這宗教就很容易做到千年屹立不倒。因此,基督宗教信徒經常將「XX能夠出現是神的旨意,神一定有祂的意思。」掛在口邊,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說法,甚至是背離教義的做法。基督宗教是他力宗教,但當中強調他力之餘,亦不忽略自力。正正教會的掌舵人都是人,有人就有錯誤。歷史上出現不少魔鬼政權殘害人民的事情,一直倡議正義和平的宗教當局往往為了生存而不敢發一聲,成為了幫兇。相信不少當時的信徒亦將「XX能夠出現是神的旨意,神一定有祂的意思。」掛在口邊,沒有作出勸諫。中梵關係問題複雜,梵蒂岡希望「正常地」牧養大陸的天主教徒,其唯一的籌碼是跟台灣交,來換取跟中國建交。梵蒂岡是西方社會唯一跟台灣有邦交的國家,不容易斷交。梵蒂岡於是放棄主教任命的決定權力,期望可以換取建交。我不刻意提及梵蒂岡受了大陸的巨額捐款等新聞,單看天主教會一直倡議以義務論作為倫理模式,處事卻恰恰相反,而功利主義為本,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已經令人咋舌。天主教徒呢?他們當然是繼續把「XX能夠出現是神的旨意,神一定有祂的意思。」掛在口邊,將歷史不斷重複。是人的問題,請不要再歸予神!無怪乎George...

Thursday, October 21, 2021

給你一個豬腎

新聞報導指出,美國紐約的研究人員早前施行一項破天荒的腎臟移植試驗手術,他們將一頭基因改造豬的腎臟連接到一名腦死亡病人身上,結果顯示該腎臟能夠正常運作54小時。今次是歷來首次有動物腎臟連接人體而沒有出現排斥反應,被視為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類的重要一步,將來有望解決病人長期等候器官移植的問題。【2021年10月21日明報】器官移植分為活體及屍體移植,後者沒有什麼爭議,因為不甚牽涉倫理判斷,最多都只是家屬最後不願意。活體移植分為自願、非自願及不自願。兒子自願捐腎給父親屢見不鮮,不用討論;不自願則可能牽涉謀殺,必定是錯的,也不需討論;非自願多發生在植物人身上,倫理爭議則比較多。無論是自願、非自願及不自願,我們談論的都是人類間的器官移植。隨著科技發展,動物跟人類之間的移植開始普遍,上列的新聞就是一例。動物不牽涉自願,因為他們沒有自願的自我意識,這個新聞的例子不單牽涉餘下的行為本身的非自願及不自願,更牽涉動物存在的非自願及不自願。新聞裏的豬隻是一頭基因改造豬,牠的存在並非自然而生的,而是人類為了將牠的腎臟捐給人類,意思是該豬隻的存在本身牽涉非自願及不自願。有關用動物做實驗的倫理討論主要包括人類中心主義及生態中心主義。除了這些傳統的倫理模式,我比較喜歡德蘭修女提出過的一句金句:“The...

Tuesday, October 19, 2021

科技與生活質素

 新聞報道指出,英國北艾爾郡9間學校最近在飯堂使用人臉辨識系統,透過掃描學生的樣貌收費,聲稱可加快排隊速度且避免接觸,在新冠疫情下更安全,但有私隱維權人士質疑是否有此需要。這者則新聞除了讓我們思考究竟安全或是私隱比較重要外,更令我思考究竟科技的目的何在。眾所周知,科技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究竟什麼是生活質素?是安全?是個人私隱有保障?舒適?免受歧視?有效率?美麗?有效度?快捷?科技突飛猛進,其中區塊鏈尤為明顯。區塊鏈介入人類生活的細節,例如貨幣交易、購物交易、智能合約、藝術創作等。以智能合約作例子,汽車保險受惠於智能合約:第一買家及汽車的資料、第一車主日後遇上交通意外的具體資料(包括車主的身體狀況及汽車的損毀情況)、保險公司賠償的具體細節、第一車主賣出汽車的具體資料、第二車主買入汽車的具體資料、第二車主日後遇上交通意外的具體資料(包括車主的身體狀況及汽車的損毀情況)、保險公司賠償的具體細節......以上資料是零碎地存放在不同的人或公司內,難窺全貌。將來,這些資料(包括交易智能合約)全放在區塊鏈來,不能篡改,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對日後二手車市場的買家及賣家均有準確資料及保障。這一種不能篡改及公開透明的理念同樣可以應用在生活各個範疇,人類的生活質素不是有所提升嗎?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區塊鏈這麼好,為何未被全面推廣及應用?答案是有權勢者(包括管治者)可能不太喜歡區塊鏈,正因為它太不能篡改,太公開透明。有權勢者的資料,包括他們的決策錯誤,會坦蕩蕩地顯露於人民。政治就是妥協,就是交易,就是錯誤的妥協交易。試想像美國大選的所有細節全放在區塊鏈,就不會出現對賄選的質疑;生物實驗室所有資料全放在區塊鏈,就不會出現對病毒由來的質疑。無論如何,區塊鏈有其實用價值,管治者對區塊鏈又愛又恨,所以極權政府會首先是打壓區塊鏈,繼而是監管,進一步是建構他們自己可以篡改,不公開透明的「區塊鏈」。作為人民,你仍然可以享受區塊鏈的形而下(例如汽車保險)的不能篡改,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卻失卻了區塊鏈的形而上(例如政治上的普世價值)的不能篡改,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對於管治者這樣的「修改」,你會收貨嗎?回說學校新聞,許多英國學校多年來一直使用其他生物辨識系統,如指紋掃描器付款。安裝人臉辨識系統的公司代表稱,人臉辨識比指紋確認或銀行卡更快,令處理每個學生交易的平均時間縮短至5秒,並指出加密的人臉資料儲存在學校的伺服器內。在學校工作過的人應該會知道,要盜取學校伺服器的資料的確不難,因為可考的行政保安不甚嚴密。人面識別可以有形而下的快、靚、正;卻失卻了形而上的私隱保障。我比較同意有私隱維權人士說:「你毋須用機場的技術來讓孩子獲得他們的午餐。」世事難料,北艾爾郡議會稱,有97%學生和家長同意使用該系統。看來,人類都是比較重視形而下的生活質素。新聞來源: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11019/s00014/1634579811885/%e8%8b%b1%e6%a0%a1%e3%80%8c%e5%88%b7%e8%87%89%e3%80%8d%e9%bb%9e%e9%a4%90-%e6%83%b9%e7%a7%81%e9%9a%b1%e6%86%82%e6%85%ae我已將這句引言設計了一下,製作成NFT(Non-fungible...

Friday, October 1, 2021

To travel is to discover that everyone is wrong about other countries

“To travel is to discover that everyone is wrong about other countries.” Aldous Huxley這句引言是說旅遊令我們發現我們對其他地方原初的印象是錯的,意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歷其境,驗證真偽。昨晚偶爾看到一個有關digital nomad的群組,其中一個貼文是一位有家室的比利時人,厭倦了比利時的政治和經濟,想去印尼生活。他/她有網站製作及社交媒體的製作經驗,希望一家可以在外地以數碼遊牧的形式賺取生活費,支付整個家庭的生活。他/她出貼的目的是想問問群組組員的意見。他/她其中的一段貼文是這樣寫的:“...about...

我的日記存檔

Pages